「食物里程」(“Food Mile”),指的是我們嘴巴和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里程高,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和隨之而生的二氧化碳,破壞了環境。
「當季」和「當地」
我們這些出過國留學的人,都很假仙。也只不過在國外呆了幾年,回到台灣後,卻喜歡用泊來品。我們都有一種成見,只要包裝上有英文或日文,品質一定較好。還會說花多一點錢沒關係,我們重視「生活品味」。
對於沒有包裝紙的東西,我們當然會追查它的身世來源。蘋果,要吃日本的。梨,要吃韓國的。牛奶,要喝紐西蘭的。巧克力,要吃法國的。
我對自己這樣的行為一直不以為意,你說我臭屁我不在意,反正我是雅痞。一直到我學了「食物里程」的觀念,才恍然大悟。
「食物里程」(“Food Mile”),指的是我們嘴巴和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里程高,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和隨之而生的二氧化碳,破壞了環境。
沒想到吃什麼東西,還跟二氧化碳扯得上關係!
「食物里程」要低,大家要盡量吃「本地生產」的食物。夏天的芒果,台灣最好,很少人會去吃進口芒果。會買進口水果,是因為想吃當季台灣沒有的東西。所以要減少「食物里程」,首先要吃「當季」的東西。當季的食物新鮮、便宜,何苦違背自然,折騰荷包,去吃大老遠跑來的祭品?
快樂的秘訣,是做最自然的事。很多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違背自然。半夜不睡覺、冬天打赤膊、一男劈二女、與陌生人3P。生命有它固定的節奏,最舒服的姿態是跟著它一起流。鄰家的青梅竹馬很美,幹嘛去追俄羅斯的美眉?順天應時,你活得白白胖胖。扭轉乾坤,你會害死了很多人。
「當季」和「當地」,除了新鮮和少污染,另一個好處是活絡了本地經濟,改良了都市與農村的關係。「愛台灣」不用上街頭,在家裡吃台灣水果就可以。
「低食物里程」的另一好處,是減少了進口商、經銷商等中間人的加成,讓食物鍊的兩端:農人和消費者,都能夠得到最好的待遇。
英、美兩國對「食物里程」算得很精。2005年7月,英國政府統計,每年因為運送食物而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國總量的1.8%。這1.8%,豈不是「冤大頭」的污染?
學會「食物里程」後,我收斂了歸國學人的臭屁,努力尋找產地最近的東西。經過水果攤,看到那些豐滿的梨,我還是會問:「哪裡產的?」老闆大聲叫:「韓國的!」他也許以為這是最好的賣點,殊不知這對我是最深的痛處。「哎,韓國的。」我把玩許久,忍痛放下,就像離開一個豐滿的美女。唉,我不能愛你。因為在食物上,我有了民族主義。
食物里程 文 / 王文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