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次主辦大英國協運動會,卻因為籌備作業一團混亂,狀況百出,淪為國際笑柄,跟前年北京奧運的井然有序相比,實在差很大。連運動賽事都辦不好,讓有些人看衰印度,說它永遠都會是個二流國家。
真是這樣嗎?其實,印度好得很,今年的經濟可望成長八.五%,儘管富裕程度遠遠落後中國,但是經濟成長的速度卻可能在二○一三年超越中國。有些經濟學家更認為,未來二十五年,印度將成為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大型國家。
印度的未來成長會比中國更快,有兩大主因。第一是「人口」,中國受一胎化政策影響,勞動力即將開始老化、縮水。但印度享有豐沛的年輕勞動力,而且未來幾十年的扶養比都會是全球最低,印度經濟也將因為這種「人口紅利」而獲益。
民主制度不利窮國發展?
第二是「民主」。近年來,民主制度不利窮國發展的說法,愈來愈盛行,看看中國吧,它的技術官僚一說要建大壩、蓋馬路或遷村,所有人就得照做,老百姓也許拿得到補償,但就是不准阻礙進步。中國領導人的決策以全體人民的長遠需求為考量,帶來了快速的經濟成長,讓數億人口成功脫貧。也難怪,全世界的專制政府現在都拿中國當藉口,拒絕推行民主。
有了強勢的中央政府,當然更容易把國際運動會辦好,然而,這並不是衡量國力的唯一指標。
印度的民主政府也許積弱不振,但它的民間企業卻實力堅強。他們不像中國企業那麼仰賴國家撐腰,而且更有創新能力。同時,因為印度沒有中國的審查文化和抄襲氾濫問題,創意可以自由流通,讓許多知識型產業(例如軟體業)寧可選擇到印度投資。
當然,眼前的印度,問題叢生。印度政府雖然想要改善落後的基礎建設,但進度太慢,而且貪污嚴重。如果要在中國跟印度之間做出選擇,大部份的外資可能還是會選中國,畢竟它的市場比較大、跟政府打交道比較容易、廠商的產品供應鏈也都在中國。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愈來愈知識密集,印度的未來優勢必然看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