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今日的習慣,是你明日的命運

今日的習慣,是你明日的命運
有這樣一句話:
今日的你是你過去習慣的結果;
今日的習慣,將是你明日的命運。

改變所有讓你不快樂/不成功的習慣模式,你的命運將改變,
習慣領域越大,生命將越自由,充滿活力,成就也會越大。

成功有時候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每天都養成一個好習慣,並堅持下去,
也許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每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很容易,難就難在要堅持下去。
這是信念和毅力的結合,所以成功的人那麼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個人要有偉大的成就,必須天天有些小成就。」
窮人和富人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差別。這裡有個小故事:
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
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難過。窮人於是把牛賣了,
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來的用來生小羊。
可小羊遲遲沒有生出來,日子又艱難了。窮人把羊賣了,
買成了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
最後窮人把雞也殺了,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了,這就是窮人的習慣。

而富人呢,根據一個投資專家說,富人成功的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多困難,
也不要動用投資和儲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帳單。
這是個好習慣。性格決定了習慣,習慣決定了成功。

有人說,上帝對人類最公平的兩件事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時。
記得小時候曾經念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話,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所謂「一寸光陰」到底有多長,但是既然光陰與黃金相比,
其價值昂貴也就可知了。那麼如何利用好。每天這24小時,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
以求得最大的效用,這無論對個體或集體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美國富蘭克林時間規劃公司的創辦人海藍密斯在其大作“打開成功的心門”一書中提出十大自然法則:
1.掌握生活大小事-通過掌握時間而掌握生活。
2.確立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是自我實現和個人成就的基礎。
3.排定優先順序-當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價值,你就能體驗發自內心的平靜。
4.設定明確可行的目標-為達成重要目標,必須遠離安逸區。
5.規劃每日工作-每日規劃做得好,時間寬裕效率高。
6.檢視行為與信仰一致-行為是真實信念的反射。
7.改變行為以符合要求-當信念與事實相符時,需求就自然得到滿足。
8.重新開信仰之窗-改變錯誤想法,克服負面行為。
9.以個人價值為依據-自尊必須發自內心。
10.在奉獻中成就自我-付出愈多,收穫愈大。

一個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確的目標,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時間安排,而不是亂七八糟,
混亂不堪的生活,這對於他離成功的遠近無疑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
愈是在現代化的大都市生活的人們,形色愈是匆促,日子過得愈是緊張,
每個人的時間就像高速公路上面癱瘓的交通狀況一樣,應該做和不得不做的瑣事塞得滿滿噹噹,
真正想做的事卻又找不出空檔來,「忙,盲,茫」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只有保持好的生活習慣,有明確的時間管理觀念,才能夠在匆忙的人群中尋找到一絲安逸的步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