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傳說中的三位浴巾正妹搭台北捷運

我想就不用多作解釋,三位正妹圍著浴巾搭乘捷運逛大街!
是新興行銷手法,還是大冒險輸了呢!?
wow!夏天真的到囉~























揪咪~掰掰優!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世界總負債及各國負債統計




以下的網頁是由經濟學人所做出來的統計,其中包含了各國負債及世界總負債的統計,大家可以找到1999-2009年的資料,由於這個統計網站是由經濟學人所設計及製作,可信度極高,大家可以當成參考用

Link:http://buttonwood.economist.com/content/gdc

使用說明:
1. 網頁最上方的數字代表世界總負債的數字
2. 進入網頁的中間即可看到世界地圖,依照顏色深淺不同代表世界各國不同的負債比重
3. 在網頁的右上角可以看到三個選項,每個選項代表一個國家,最多可以有三個國家進行不同的比較
4. 每一個選項都會秀出國家的負債,每位國民所負擔的平均負債,國家的總人口數及負債的年增率
5. 所有數字將以美元為計算
6. 點選年代可以查詢當年度的資料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懂得如何「將負債轉資產進倍增」

「產消合一」
《第三波》作者 托佛勒博士於1988年提出的「產消合一」(prosuming)理論,認為生產者跟消費者合而為一,就可以免去中間商的剝削,
那時網路還不普及,所以難以實踐,現在網路已深入每個家庭,已具有實踐此理論的硬體跟軟體條件,
覺醒的消費者跳過傳統門市通路,而集體直接上網路跟生產者購貨,就可以剩下一大筆通路費,這就是「產消合一。

「將負債轉資產進倍增」
這是陳光老師的著作《一題數學解決全球經濟問題》書中所提出解決M型化社會的零元致富模式,
將日常必需的負債式的消費(如購書、手機月租費等...)集體換通路,將省下的通路費轉為「資產」,
再將此看似不多的「資產」投入倍增平台,只要換通路的人越多,就會冒出源源不絕的錢(省下的通路費),這些錢將回流至消費者身上,因為消費者並沒有多花一毛錢,所以可以實踐「零元致富」,只要弱勢族群懂得此項理論,就可以快速改變社會M型化的趨勢。

「市場實況」
因為網路經濟的快速崛起,所以已有許多原先經營實體通路的廠商,認識到「產消合一」將是未來趨勢,
故願意提供「倍增工具」跟架構「倍增平台」,讓消費者能藉由純粹的轉換通路,就可以實踐「產消合一」,讓參與者人人都獲利。
但是一般的消費者大多無法接受這個新觀念,以致空有廠商的美意,但還無法形成一種大家一起換通路的「消費者覺醒運動」,
不團結的消費者讓財團及資本家坐大,以致社會M型化的趨勢更加嚴重。

不改變的話,問題將有多嚴重:M型化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可能遠超過您的想像

操盤的精髓

計畫篇

第1條 成功的密碼是:簡單的動作,不斷的正確重複
第2條 操盤的精髓是:談笑間用兵,強於緊張中求勝
第3條 沒有計劃不要上班,沒有計劃不要下單
第4條 順勢是最好的計畫,逆勢是最壞的神話
第5條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不用功遲早破功
第6條 懂得對作才能作對,不懂對作就會亂作
第7條 談笑間可以作波段,緊張中只能玩短線
第8條 盤前要有交易計畫,盤中不要聽人比劃
第9條 沙盤推演事前排練,知己知彼百戰不厭
第10條 搜足資料市市如料,按表操課無所不克

兩極篇

第11條 強不再強防轉弱,弱不再弱會轉強
第12條 不要企圖猜頭部,不要意圖摸底部
第13條 假突破防真跌破,假跌破防真突破
第14條 利用恐懼回補買,利用貪婪賣出空
第15條 高檔觀察強勢股,沒有強股會轉弱
第16條 低檔觀察弱勢股,沒有弱股會轉強
第17條 漲幅滿足是利空,跌幅滿足是利多
第18條 量縮漲潮會見底,暴量退潮易見頂
第19條 贏家常套在低檔,一旦反轉開始賺
第20條 輸家常套在高檔,一旦反轉開始賠

漲跌篇

第21條 趨勢不容易改變,一旦改變,短期不容易再改變
第22條 低點不再屢創前高是漲,高點不再屢破前低是跌
第23條 上漲常態不須預設壓力,下跌常態不要預設支撐
第24條 漲升是為了之後的跌挫,跌挫是為了之後的漲升
第25條 上漲常態找變態賣空點,下跌常態找變態買補點
第26條 漲升過程一定注意氣勢,跌挫過程不管有無本質
第27條 上漲常態只買強不買弱,下跌常態只空弱不空強
第28條 多頭空頭是一體的兩面,如男孩女孩要平等看待
第29條 漲就是漲順勢看漲說漲,跌就是跌順勢看跌說跌
第30條 漲跌趨勢都是我們朋友,懂得順勢就能成為好友

量價篇

第31條 每根K線都有意義,每根K線都是伏筆
第32條 量能比股價先蘇醒,也同時比股價先行
第33條 漲升中的量大量小,是由空方來作決定
第34條 跌挫中的量大量小,是由多方來作決定
第35條 多空的勝負雖在價,但決定卻是在於量
第36條 天量如果不是天亮,就要小心天氣變涼
第37條 地量可以視為地糧,你可把握機會乘涼
第38條 量能是股價的精神,股價是量能的表情
第39條 高檔量退潮防大跌,低檔量漲潮預備漲
第40條 量大作多套牢居多,量小作空軋空伺候

時機篇

第41條 市場並沒有新鮮事,只是不斷地在重複
第42條 股市贏家一定會等,市場輸家乃敗在急
第43條 看對行情絕不缺席,看錯行情修心養息
第44條 聰明的人懂得休息,愚笨的人川流不息
第45條 低檔你我都可投資,高檔大家只能投機
第46條 強勢股不會永遠強,弱勢股不會永遠弱
第47條 利用停損停利機制,避開風險反向操作
第48條 利空出盡反向買補,利多出盡反向賣空
第49條 均線糾纏三角尾端,都是大好大壞前兆
第50條 股市所有金銀財寶,統統隱藏在轉折裏

買賣篇

第51條 不要用分析的角度操盤,而要以操盤的角度分析
第52條 拒絕未符合條件的旨令,只作主軸方向的多空單
第53條 拒絕大盤掌控我的多空,只作自己風險利潤主宰
第54條 如果你莫名其妙賺到錢,遲早也會莫名其妙賠光
第55條 線上型最好時賣出多單,線上型最差時注意買訊
第56條 要善用漲升過程的回檔,因非跌挫即是加碼時機
第57條 要善用跌挫過程的反彈,因非漲升即是加空時機
第58條 線下只搶短主軸在作空,線上只短空主軸在作多
第59條 賺錢才加碼賠錢不攤平,正確的動作不斷的重複
第60條 買前不預測買後不預期,只按表操課不必帶感情

賺賠篇

第61條 如果是在漲勢,作多一定會賺
第62條 如果作多不賺,就不是在漲勢
第63條 如果是在跌勢,作空一定會賺
第64條 如果作空不賺,就不是在跌勢
第65條 賺錢才有波段,賠錢當機立斷
第66條 賺錢才能加碼,賠錢不可攤平
第67條 賺錢才是順勢,賠錢乃因逆勢
第68條 賺錢的人有膽,賠錢的人會寒
第69條 向賺錢者取經,向賠錢者取財
第70條 先看可賠多少,再算可賺多少
避險篇

第71條 不必害怕投資風險,只怕風險未被控制
第72條 只要我能避開風險,我就一定能賺到錢
第73條 在你想要賺錢之前,先估可以賠多少錢
第74條 虧損本就無法避免,作一個懂輸的贏家
第75條 不可動用生活費用,不可超過自己能力
第76條 不可讓獲利變虧損,不可放任虧損繼續
第77條 不可攤平虧損單子,遵守分批進場原則
第78條 遵守分散風險原則,遵守停損停利原則
第79條 空間停損控制縱軸,時間停損掌握橫軸
第80條 撥獲利到另一戶頭,畫自己資金K線圖

靈活篇

第81條 即使贏不了也絕不要賠,即使賠錢了也儘量要少
第82條 搶銀行的人最懂得停損,想搶短線者最好學搶匪
第83條 來到停利點時你不要貪,出現停損點時你不要憨
第84條 小停損常常只是挨耳光,大停損通常可能斷手腳
第85條 當你不怕輸你就不會輸,當你只想贏你就不會贏
第86條 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規則,遲早會死在交通意外中
第87條 大家都相信時就不會准,大家都不信它時就很准
第88條 留一點空間給別人去賺,也留點空間給別人去套
第89條 贏家打勝仗常常在進攻,輸家打敗仗常常在進貢
第90條 如果你有慧根你就會跟,因為市場它永遠是對的

檢討篇

第91條 逆勢操作有誰能賺,順勢操作不賺也難
第92條 贏錢是一種習慣,輸錢也是種習慣
第93條 你的態度將決定,你的深度和廣度
第94條 如果你還沒成功,表示還沒失敗夠
第95條 失敗是寶貴經驗,成功卻常有陷阱
第96條 挫折是一種轉折,危機是一種轉機
第97條 莫名的成功同時,也是在預約失敗
第98條 徹底的檢討同時,乃是在預約成功
第99條 想從股市拿多少,就看你付出多少
第100條 烏龜要贏過兔子,一定要提早出發


非常深入淺出的觀點,股海不過就是一場投機者你來我往的遊戲,
抓對時機,選對機會,致富還是有機會的!

托佛勒《財富革命》與《商業周刊》獨家專訪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01 期

在這本書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為什麼這個概念會影響我們的未來?
新財富革命50兆美元財富待開發!

曾準確預測資訊時代來臨的托佛勒,如今再度預言,更大更複雜的財富系統已出現,將衝擊現有貨幣經濟,改變我們對財富的定義。
托佛勒(Alvin Toffler)是知名的趨勢專家,他在一九八○年代出版的《第三波》預言跨國企業將變得盛行,電腦普及將讓在家工作變得可能,在第二波的工業革命之後,第三波的資訊革命即將開始,當時他的預言十分前衛,現在對照,卻顯得十分真實。
耗時十二年,托佛勒即將今年發行新書《財富革命》,他預言我們未來對財富的定義將重新改變,過去我們對財富的定義只限於可以計算的金錢,但是他認為,個人嗜好、群體分享,甚至母親照顧小孩等,這些過去不可能用來獲利的個人行為,未來可能被納入新的財富體系,交換貨幣或商品。在新科技的幫助下,這個趨勢現在對貨幣經濟已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這次《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托佛勒,採訪他眼中下一波財富革命的基本原則,未來我們又要如何適應這波新趨勢?以下是採訪摘要:

商業周刊(以下簡稱問)

托佛勒(以下簡稱答)


問:在這本書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為什麼這個概念會影響我們的未來?

答:這本書有兩個主要的概念,第一個核心概念是談prosuming(產消合一,即生產者〔producer〕與消費者〔consumer〕結合),第二個概念是談新基本面(New deep fundamental),談空間、時間、知識,這三個對未來經濟系統最相關的主要基本元素。

問:這兩個概念如何交互影響,創造未來的財富革命?

答:財富系統包括兩部分:金錢可以衡量,看得到的經濟,在這之外,還有一大塊看不見的經濟活動(Non-monitoring economy),就我瞭解,過去沒人分析這兩大經濟板塊是如何互相影響的,事實上,這兩塊是互相影響的。我們在一九八○年代曾提出產消合一者(Prosumer)的概念。我們發現產消合一者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個概念對貨幣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在如果不瞭解看不見的非貨幣經濟(non- money economy),也就不可能真正瞭解貨幣經濟系統,因為這兩者是相連的。

重新定義:滿足自己需求的資源,就是財富

問:你書中提到,過去我們為滿足自己需要創造出的非貨幣財富,對貨幣為主的交易體系影響越來越大,而且價值接近五十兆美元,這數字從何發現?

答:這是根據諾貝爾得主貝克(Gary Becker)和另一位經濟學教授估計,非貨幣的財富約占全球財富的五○%。

問:從何時開始,非貨幣經濟開始對資本主義的影響越來越大?

答:人類一開始是沒有貨幣的,每個人都是「產消合一者」,自己創造自己要的價值。之前我們想過,貨幣系統的發達,會不會讓產消合一就此消失?但事實上的發展卻正好相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創造越來越複雜的工具,讓個人為自己創造財富。一個最容易瞭解的例子是,以前我們去找醫生測量血壓,但現在有機器讓我能自己在家裡量血壓,因此,量血壓創造出的價值,從貨幣經濟轉移到非貨幣經濟,因為我可以自己創造新的價值。同時,這個改變對貨幣經濟又造成影響,因為我量血壓的機器,是在貨幣經濟裡創造的。所以這兩個系統互相交互影響,這個結果是,許多新的工具出現,讓數百萬人可以用來創造新價值。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寄底片到柯達或是富士才能沖印照片,但是現在的人可以自己在家裡印照片,因此我買了數位相機,數位相機變成把價值從貨幣經濟移到非貨幣經濟的工具。


問:所以財富是指未來我們能掌握多少滿足自己需求的資源,不只是錢?

答:對,錢只是財富形式的一種,以前我們覺得非貨幣經濟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像我們不花錢就無法吃飯,錢的價值在可以讓一個飢餓的人買到一餐,所以經濟學家對這些容易測量的經濟現象有興趣,像是錢的流動。
但我想經濟現象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像產消合一者的抬頭,像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部分產消合一者開始對他們過去提供的免費服務,開始有金錢報酬的成分在裡面:像銀行把櫃員做的工作外包給客戶來做,客戶會說,如果你要我做,就得付我錢。但現在你看到的是相反現象,人們自動幫大公司做新形態的廣告宣傳,提供新產品的想法,這些人免費幫公司提供許多新的價值。我不是說這是壞事,只是這是很重要的現象,我們要瞭解,貨幣經濟跟非貨幣經濟的角色正在轉換跟融合。


問:是什麼讓你開始注意到產消合一者的現象?

答:我身邊許多現象都導向這個觀念,像Linux,一個由年輕程式設計師寫的開放原始碼系統,他設計這個系統不是為了錢,只是為了興趣,他把這個系統放上網讓其他人改,其他人同樣因為興趣,為這個新系統加上新功能,沒多久,一個撼動微軟的新產品就出現了。一個有強大潛力的產品,沒有花一毛錢投資就出現了,這個由產消合一者創造出的產品,嚴重影響了貨幣經濟系統運行的規則。

中國更強:低、高階科技雙軌策略,加速發展


問:你為何相信中國在下一波財富革命中會變得更強大?

答:中國做的是,他們顛覆了過去窮國發展經濟的模式,過去的概念是,要發展窮國經濟,你就要建立利用便宜勞工的工廠,讓工業革命重新發生一次。中國的做法是,我們會成立低科技的工廠,把美國、墨西哥等地的勞動工作移到中國,我們會有數百萬人投入工業時代的經濟發展模式,但我們不會等這個模式發展成熟,才進入第三波經濟或高科技,他們同時發展這兩個模式,我們稱為雙軌策略(twin track)。
大部分的中國人仍然十分貧窮,工業也在發展階段,但同時中國卻大力發展高科技,有些台灣公司也大力支持。我的朋友溫世仁(已故的英業達副董事長),他把我們的第三波概念帶到中國,他是少數真的懂第三波理論的人,他把科技帶進中國最窮的農村,中國很重視這件事,但他們也可能遇上內部動亂的挑戰。


問:中國也會像其他國家一樣,遇上第三波經濟和第二波的衝突嗎?

答:是,他們會遇上農業、工業革命和第三波經濟革命間的衝突。除了農業和工業,第三波產業的需要,也該被列入考慮,他們必須處理內部的矛盾,成立新的社會和財務機構,可以跟第三波發展配合的機構,這麼做之後,人們才能慢慢轉移到新的財富系統上。

問:在亞洲,你覺得有能證明產消合一概念的例子嗎?

答:南韓快速進入數位經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青少年的參與,他們創造出新形態的遊戲,不是因為一開始這個能幫他們賺大錢,而是因為他們喜歡這個遊戲,我想未來在台灣或日本也能看到,因為他們的參與,創造出全新的賺錢事業。

問:管理下一波財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知識和石油並不相同,原因是,如果我使用石油,石油會用盡,但知識並不會被用盡,知識是不會耗盡的,相反的,越多人使用知識,就能創造更多新的知識。

台灣契機:教育系統無法改革,必須把它換掉

一個基本的原則,是跟你的小孩有關。現在我們送小孩上「第二波」學校,幫他們準備如何在第三波經濟中生存,這是個非常錯誤、浪費的決定,這些學校是為了配合一個世紀前,工業時代的紀律而設計的。直到現在,我們的教育系統還是在訓練小孩當個工廠工人。
我們正在轉進新的經濟系統中,我們需要創意、需要知識,但是大部分的先進國家,包括美國,用的卻是過時的教育系統,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改變教育系統,我引用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話說:我們無法改革教育系統,我們必須把它換掉(replace it)!他講得完全正確。台灣應該推動後工業時代教育系統,而非工業時代的教育概念。


問:什麼樣的人能更適應下一波的改變?

答:我用加州的一間學校做例子回答你的問題,他們在學校裡的工作是製造產品,他們專門製造殘障人士專用的產品,他們必須從無到有創造產品,這很挑戰,卻讓他們學得更好,因為過程中會學到很多東西,學到如何跟人合作,學到如何創造觀念。
解決的方法是我所說的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你可以在社區裡尋找一個需要數學解決的問題,然後結合社區裡的其他居民、學生跟老師,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學數學不再是為了以後也許會有幫助,而是為了跟其他學生一起解決這一次的問題,這對孩子的未來,跟解決社區的問題,都有很大幫助,學習更有動力。與其只有一種教育方法,我們更需要的是上千種的多元教育。


問:你提到未來有創造力的城市將打敗只有低工資的城市,什麼樣的城市未來會更有價值?

答:第一個條件是,有革命性的新教育系統。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不同的個人來教育,強調創新。有這樣的系統,最聰明的人才和最有影響力的公司就會被吸引到這個城市,他們知道這種方式將讓他們的小孩未來在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更有競爭力,這些好的人才又會吸引大型的公司來投資,所以改變學校系統,在我眼中是城市增加競爭力最基礎的一件事。

個人修煉:一味追求金錢,將變成有錢的窮人


問:所以下一波財富概念對資本主義會有越來越大的影響?

答:我想這個概念有助我們真正瞭解經濟的全盤面貌,我們對經濟的定義會擴展到金錢之外的部分,我們對財富的概念不只限於錢,我們的社會也會因此改變,我們的貨幣系統也許會因此改變,符合更多元的價值,我確定的是,很大量的經濟活動,長期被經濟學專家、政府、企業所忽略,這將會改變。

問:未來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適應下一波的社會?

答:因為未來有很多新的機會,夠聰明、夠有創新能力的人就會找到解決方案,但如果你要有好的生活,你要在貨幣和非貨幣的兩個領域取得平衡。如果你只想著賺錢,你在貨幣的部分成功了,另一半的部分成績卻很差,那你能多富有?你就只是個有錢的窮人!
在工業時代,分工非常精細,每個人只專注在自己的領域,未來這種知識分工的障礙將被打破,學校、公司內的知識分工也會被打破,公司會漸漸走向彈性工作時間,給員工更多選擇。現在有個實驗的新制度是,你二十四小時都可以來上班,你的薪水是按完成多少事決定,而非你上班的時數!


-----------------------------------------------------------------------------

想落實「產消合一」這個財富理論嗎?
已經有人透過「消費者覺醒運動」在推動並落實這個理念了,
動動手指上網搜尋一下,就會有解答嚕!

窮人的習慣

從前有一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

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

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一只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

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只剩一只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

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竟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裡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看見眼前的景象嘆口氣什麼也沒說就失望搖頭轉身走了。

窮人仍然一直窮著。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

據一個投資家說,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再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賬單。這是個好習慣。

性格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成功。

【結論】

好的習慣使人成功,壞的習慣使人失敗,如此一個不用成本卻能翻身的機會卻白白的喪失真是讓人為他覺的可惜。

而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不同處在於,成功者訂立目標後勇往直前,碰到困難時改變方法再接再勵,而失敗者訂立目標後若一碰到困難則改變目標改變方法,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Good Article 美國人又來了‏

陳文茜> 美國人又來了 (中國會踏上日本的不歸路?)

我人生前50年,短短的50年裡,

已聽到2次全球經濟中心由西半球向東移的大趨勢論調;

2次事隔25年,2次發聲皆來自美國。



第一次差不多於1 985年時達到高峰期,

當時《Japan as No.1》的書籍剛出版,

撰寫書籍者為一位哈佛大學教授;

美國各大報紙紛紛發表社論,有的充滿畏懼,

有的充滿憤怒。也就在那一年日本為了平衡對美貿易順差,壓力下簽署「廣場協議」;

之後美歐聯手拉抬日圓,漲幅近三分之一,

吃掉了日本大半外匯,日本正式進入泡沫經濟時代,

也終結戰後最大繁榮期。



現在事後看來,日本人真是癡傻!

1988年還高興地抱著現金買下洛克斐勒大廈,

甚至打主意入主紐約地標「World Center」。

「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孟代爾去年9月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專訪,明白點出當年「日本人做了愚蠢的決定」;

日本從此經濟消失20年;前10年泡沫經濟留下壞帳,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Japan No.1」正式結束神話;後10年經濟停滯,只靠出口微成長。




現在美國人又來了!金融海嘯剛發生時,向全球賣出有毒金融產品的美國人曾短暫懺悔一下,但也就那麼一下。一年後美國人又大聲了,而且聲調、語氣、論述都複製1985年的版本。這一次他們的對象,是中國。



第一部曲,宣告並預言「中國即將統治世界」;




第二部曲,高唱人民幣嚴重低估論,

130名國會議員聯名指控中國操縱匯率;




第三部曲,美元不聲不響地與其他國家貨幣競貶,

由於美元仍居全球不可替代的國際貨幣地位,

美元貶值等於美國人將他們的債務丟給包括中國、台灣

等持有龐大美元資產的國家分攤。



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有一批學者積極研究日本消失的10年,很怕美國重蹈日本之路。

這些美國學者當然不會有足夠的客觀性,

願意把時間再往前推10年,

看著勤奮的日本人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



美國沒料到中國這次變精明,

他們也正研究日本消失的10年;

北京請益西方孟代爾、史迪格里茲等經濟大師當國師。

這一次中國官方早已吃了秤砣鐵了心,人民幣絕不上當,

不會重蹈「廣場協議」陷阱。

中國不向美國帶頭的國際壓力屈服,人民幣不會大幅升值,讓中國經濟從此也走上日本的不歸路。



中國謹慎 不當傻子



日本人隔海看著這場主角換人

但戲碼熟悉的人民幣大會戰,感慨恐怕很深。

日本民間是全球購買最多雷曼債券的受害國,

事後他們沒有從美國得到一絲補償。




日本唯一賴以出口稱霸全球的TOYOTA汽車,

又因煞車出包在美國不斷被放大至政治層次;

美國國會史上第一次出現一位外國CEO,

至國會被質詢羞辱。

世界上有沒有一個國家有權請雷曼CEO 或馬多夫,

至該國接受國會質詢或批評?日本人最親美也受害最深,? L們沒有一絲絲權力表達憤怒。



中國小心謹慎地看待後金融海嘯的時代,最壞的已過去,

因此全球一致行動的時代已結束;從此是各國角力的開始。中美不可能全面鬧翻,但也不可能為了換取對美貿易,

中國再誤上賊船。

從去年開始。中國官方幾乎駁回多數國企對美併購案,

中國不想當個傻子,投資美國,再被當地工會套牢。

一位了解中國核心政策的朋友告訴我,




中國官方領導人的原語談話,

「連自己多少斤兩都搞不清楚!被騙光了,

還以為自己是贏家!」

按照最新2010年新數據,西方至今仍佔全球經濟總額2/3;談亞洲崛起,不如正確地說亞洲只分了一杯羹。

至於所謂「中國統治世界」,別跟著美國瞎鬧了!



看看想想,也是有新觀點的!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不管你是主管還是員工,都該好好的看這一篇文章

最近有幾個朋友問到創業問題,有些人「創業了兩三次」,有些是「躍躍欲試」。

我有很多話想跟這些朋友說,所以我找了這篇文章,不管你是主管還是員工,都該好好的看這一篇文章。不同的角色與立場一定有不同的看法,但你認真看完之後,有什麼感觸?歡迎說說看。



作者: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方德信督學

雖然喝紅了臉,你的沮喪、不平與不安,全寫在臉上了。在公司上了這麼多年班,突然一早上進公司,總務就發個紙箱給你,還站在一旁盯著你收拾東西,連電腦也不許開,收拾好了就走人。事情過了個把月,你還是氣憤難消。

你說看到昨晚的電視新聞,上千名失業勞工聚在勞委會抗議,要求政府對於企業裁員與失業率升高,提出對策。你說你也真想去抗議。

說來也巧,昨天中午我公出時走延平北路,正好經過勞委會。也曾停下來瞭解了一下抗議的訴求。所以對於他們抗議的原由,我能理解。

但當你說你也真想去抗議,我就有些話想對你說說。

你我曾在券商共事,長期研究過許多上市公司的營運,也讀過許多相同的資料,你應該還記得,許多統計資料都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公司,開業之後撐不到三年。剩下的一半也會在後來的兩年中陸續結束,能夠持續經營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公司,不到百分之三,十五年以上的,更是不到百分之一。

照這樣來算,如果我們都從二十五歲左右進入職場,六十五歲退休,四十年的時間裡,想要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並不是一個很切實際的期待,對嗎 ? 比較實際的情況應該是,我們會經常因為公司前途無亮自行跳槽,也常會因為公司無法再經營下去而不得不離開,對嗎 ?

其實你們公司的情況,半年多前就有跡象了,老闆經營的方向不對,你也曾抱怨了半天。我還記得那時我們聊過,我問你怎麼不另謀高就,你說你試了,但是談來談去,發現薪資都沒有現職高。我講了一句很刺耳的話,你還記得嗎 ? 我說,別抱怨他了,雖然他是個不善經營的人,但至少他付給你的薪資,已經超過你的「市價」了。

其實當時我應該再提醒你,有這種現象,表示你應該趕快在自已身上多下點工夫了。你的競爭條件已經在衰退當中,繼續這樣下去,保不住工作只是遲早的事。我疏忽了,這點我向你抱歉。

曾經和一位創業成功的朋友有過一席印象深刻的談話。那已是四、五年前的事。他長我十來歲,在成功前曾經有過兩次事業失敗的經驗,負債累累。捫心自問,若我是他,恐怕再也沒有勇氣嚐試了。但他還是不肯放棄。第三次,他成功了。那日與他飲酒吃飯,已是他創業成功的第五個年頭。他說前四年的獲利都用來還了債,現在才算稍微賺了點錢。

我舉杯表示佩服,微醺的他卻按住我將到口的酒杯,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你上班的公司經營不善,快要倒,你會有什麼打算 ?」

想都沒想,我說當然馬上開始找下一個工作。還開玩笑的問他公司裡還缺不缺人。

聽了我的回答,他意味深長的笑著看了我一會,才開口說:「這半年來,我到處問人這個問題,我打算問滿一百個,你是第八十六個,大家答案都大同小異。從來沒有一個告訴我:『我會去告訴老闆,別擔心,我會用我的全部家當陪他拚到底。』」

他說,失敗過兩次,他想通了這個道理:船沉了,和船一起沉的總是船長。水手都帶著剩餘的糧食、飲水,搭救生艇走了。

所以這次他的學到了教訓。
***********************************
績效好,該加薪就加,該發獎金就發,但績效不好,該減薪、該裁撤,他一定公事公辦,不會拘泥員工的年資或彼此的感情。因為,「如果你感情用事,顧慮那些該裁該減薪的人會不舒服,而不處理,就反而會造成表現好的人更不舒服,他們會離開你,最後留下來那些原本就該砍掉的人,公司很快就不可挽救。這不只是控制成本的問題,而且能避免人才流失。」他說。
***********************************
言下之意,他反省過,這方面處理不當,是他過去失敗的原因。

從那天開始,我再也不曾認為公司有持續雇用我的義務,因為我的確沒有陪老板沉船的打算。除了上班時間仍舊做好我職掌的工作,我也在自己身上下了一些工夫,做好隨時隨地可以離開的準備,不論主動或被動。還記得你曾經笑過我習慣到處面試去探行情嗎?就是因為與他那一席話。我覺得勞雇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條件式的關係,當維持關係的條件不存在,雙方都有解除關係的權力。

我們都曾幾度跳槽,在「開除」老闆的當下,也都蠻絕情的,不是嗎?

我們若指望在一家公司上一輩子的班,那得保證老闆永遠喜歡我們,我們也永遠喜歡老闆,再加上他公司永遠不會倒、能賺錢,還要我們的價值永遠不會被取代。少了上述任何一個條件,都不可能。你覺得這種情形會常見嗎?

我不是在幫資方講話。

我知道有些資方是故意惡性倒閉,自己乘救生艇帶走補給,讓員工和相關往來業者跟船一起沉。不過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希望創業能夠成功,如此一來,不但自己有好日子過,還可以提供許多穩定的就業機會,養活好幾家人,甚至像王永慶,養活的是數萬個家庭的幾十萬人。創業者投入資金、時間,還有比員工更多的勞心勞力,同時承擔著因為營運能力不足、判斷不正確、被倒帳、景氣反轉等無時不刻都存在的失敗風險。失敗的結果,常常是背負沉重的債務,從此一輩子翻不了身。

平均每當一人創業成功,就有九個人失敗,而這些成功的人,平均都先失敗過兩次。連王永慶在創業早期也失敗過。這些資料,你也都讀過,不是嗎 ?

相對而言,受雇者得到一個職位,只要每天早上按時去上班,做好指定的工作,按時下班,每個月時間到了就有一份薪水可領來養家活口,如果外面找得到薪水更高、福利更好、前途更光明的工作,通常會遞出辭呈離去。而如果找到的工作薪水更低,就表示在現職上已經「超額獲利」。若是公司經營失敗,除了拿不到的薪水,沒有其他的風險。

在這樣的相對關係下,我們身為職員、勞工,有什麼資格抱怨老闆為了能夠繼續營運下去而裁員? 至少還發給了你離職金,沒有等到薪水發不出來再落跑。而且,他總還留了人下來,我們該不該想一想,為什麼走路的是我們 ?

曾經聽過一個很詼諧嗜酒的老頭講課,他說他平生最看不起的,是下了班就罵老闆,隔天又繼續去上班的人。你現在聽了一定笑不出來,但當時課堂上是哄堂大笑。

他說,若有本事找更好的工作,不用抱怨,走就是了。如果沒有這個本事,那就根本沒有抱怨的資格。

我真的不是在幫資方講話。只是這一個多月來,幾次聽你埋天怨地,我希望你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完全沒有責任。你開啟了你的求職網頁,寄出了許多履歷,得到幾次面試的機會,但條件都不如你原來的工作。面對這樣的情況,你除了找我喝一杯,訴訴苦,有沒有想過外在的環境變了,你的心態也該調整 ?

現在的就業市場,是一個硝煙密佈、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殺戳戰場。你覺得已經彈盡援絕。這時候的你,該做的不是到處去嚷嚷著戰爭的不公平。這件事大家都很清楚。但仗還是要打下去。而且最慘烈的時候還沒來。你若決定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抗議上,我會尊重你,但請恕我直言,那不是你現在該做的事。

你所應該做的事情,是遍尋你的身上、四周,找出任何還能使用的武器。哪怕原本用的是機關槍,現在只剩一把美工刀,但只要先守住一個小小的方寸,別被打掛,你就能繼續在戰場上存活,就有殺出重圍,看到戰爭結束的機會。

而且,不論將來的結果如何,你一定要記得現在這個經驗:永遠要不停止成長學習。別再使自己陷入武器不夠用的處境。這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別人的。拿自己的不幸去怪別人是最容易的事,但卻一點幫助也沒有。

先前我寫過一篇有關一萬元能改變什麼的文章,請你來看,我記得你看過後,表示很有同感,但我並沒有看到你做了什麼。現在可以請你再看一次,再想一想嗎 ?

現在說這些話,我知道你看了心裡不會太痛快。但那種只會安慰你、哄你,任由你在怨天尤人的思維裡自暴自棄的朋友,我不會當。我若是那種人,你也不必當我是朋友。

說真的,景氣的確不好,今天我對你說的這些話,明天也許就得說給我自己聽了。現況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惶恐,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坐以待斃一定沒指望,你同意嗎 ?

今後我仍然願意陪你喝酒聊天,喝咖啡吃飯,陪你聊天說笑,陪你檢視身上的武器,一起研究在這戰場上存活下去的策略。我們是長年的朋友,相交相惜,理當互相支持。但那不表示我想同情你,也不認為你需要我的同情,所以,聽你怨天尤人,今晚是最後一次。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44個死刑犯....怎麼決定?

廢不廢除死刑,最近吵得沸沸揚揚,不管執不執行,先來看看這些罪犯所犯下的行為吧!

定讞未槍決44人名單

陳金火:台中縣女保險員分屍案主嫌,機車行老闆,劫財劫色
    並以凌遲手法分屍後烹炸其肉片食用

廣德強:台中縣女保險員分屍案共犯,機車行學徒,參與強姦女保險員後
    夥同老闆以凌遲手法分屍

王國華:網路惡狼,連續強盜、性侵害9位男女網友,並殺害其中1女
    曾多次以三字經辱罵法官

戴德穎:不滿女友與其分手,亂刀砍死女友父親並重傷母親,法官審理時
    仍揚言要繼續追殺女友

張慰龍:擄走好友的7歲女兒勒贖30萬,取得贖款後即將女童勒死後
    還假意頻向女童母親表達關心

劉榮三:強姦1名檳榔西施後,活生生的用火燒其下體和臉部
    再用鐵槌把其打到腦漿外溢再焚屍

呂文昇:台中老夫婦命案共犯,因缺錢至舊 識老夫婦家中強盜
    以凶殘手法砍殺二人各數十刀致死

王柏英:汐止殺警奪槍案,因計畫搶銀行與其兄王柏忠(無期徒刑)
    共同砍殺巡邏員警致1死1重傷

林金德:因女友另結新歡,至其家中潑汽油縱火,造成3人當場被大火燒死

王鴻偉:追女遭拒而由愛生恨,在其上學途中以車撞倒後
    拿刀砍殺176刀致死,脖子幾遭砍斷

陳文魁:率小弟持槍衝入里長服務處,開槍掃射造成2死3重傷
    逃亡時又綁架1名台南縣聞人勒贖

張文蔚:綁架並殺害當時年僅16歲台中縣沙鹿國中學生
    具前科的張文蔚,假釋出獄後犯下此案

柯世銘:南化雙屍案,因桃花木價格問題殺死友人

唐霖億:殺害小學同學母親,殺人後用手機再度勒贖對方家人,並恐嚇要殺對方全 家

施智元:受僱之黑道職業殺手,將欲殺害對象槍殺後,還朝向其旁邊之友人繼續開槍
    造成2死1傷

管鍾演:身背7條人命,同夥2人均已伏法,但因其涉案太多調查多年後
    因不執行死刑得已苟活

王志煌:進行毒品交易後,槍殺與其交易之2人
    並將毒品及販毒款300萬元皆奪走後逃逸

黃賢正:曾犯殺妻案,假釋出獄後,又連續殺害債主及女友
    法官審理時,嫌犯還揚言要繼續殺人

王秀昉:因吵架以棍棒毆打鄰居女性,且不顧三歲稚女在旁央求
    反而將母女二人都毆打致死

莊天祝:甫出獄即於高雄以老婦為目標,連續強盜劫財
    遇反抗即持榔頭猛擊被害人,共殺害4人

曾思儒:金山高中教師,潛入女同事住處行竊失風
     將其反綁虐殺30分鐘致死,女老師死狀極慘

鄭性澤:於豐原市十三姨KTV鬧事,持槍朝前往處理之警員頭、胸部
    近距離射擊3槍致死

洪明聰:鶯歌縱火案,嫌犯因經常毆妻,遭妻舅毆打
    竟持汽油至妻之娘家縱火,造成4死5傷

楊書帆:因分手先砍傷女友,又在傷害案偵查期間持刀至長庚醫院地下街
    當眾割斷女友喉嚨致死

鄭文通:酒後持刀刺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並一再抵抗警方及消防人員之搶救

吳慶陸:台中老夫婦命案主嫌,因缺錢至舊識老夫婦家中強盜
    以凶殘手法砍殺二人各數十刀致死

鄭武松:闖入屏東某紡織工廠內,持利刃砍死自己的前妻
    並波及現場工頭一併無辜賠上性命

王俊欽:假釋後缺錢花用,連續搶劫計程車,強盜性 侵害女運將多人,並殺害棄屍1人

劉華崑:台南新化母子命案,闖入被害人住處劫財,勒頸掩鼻將母親窒息而死後
    再吊死其6歲兒子

張胞輝:91年間殺害同居女友,92年2月又潛入台東某民宅,強盜劫財再殺死2人

連佐銘:預謀灌醉其國中同學後先殺害棄屍,再向被害人家中勒索一百萬美元

戴文慶:79年因殺人被判無期徒刑,91年返家探親時
    又連續強姦二名女計程車司機,並殺害1人

蕭新財:攜槍尋仇途中遇大園分局路檢,持槍射殺盤檢警員造成1死1重傷

方金義:因連續強盜強姦多名舞女被判無期徒刑
    假釋出獄後再強盜強姦1名舞女並殺害支解棄屍

黃春棋:擄人勒贖主嫌,預謀先殺人後勒贖,綁架朋友黃姓建商後將其殺害棄屍
    再勒贖7仟萬元

陳憶隆:擄人勒贖共犯,預謀先殺人後勒贖,綁架朋友黃姓建商後將其殺害棄屍
    再勒贖7仟萬元

徐自強:擄人勒贖共犯,預謀先殺人後勒贖,綁架朋友黃姓建商後將其殺害棄屍
    再勒贖7仟萬元

鍾樹德:因債務糾紛而持汽油闖入桃園佳育補習班內縱火,造成師生3死18傷慘劇

張人堡:涉及士林箱屍命案(殺死同居女友)、嘉義殺害母親同居人案
    及新竹83歲老婦強盜姦殺案

張嘉瑤:高雄女講師命案,嫌犯因缺錢花用侵入女友前室友住處

廖敏貴:謀殺女友前公婆奪取家產

劉炎國:強盜殺警案並同時殺死1婦人

沈鴻霖:20年前姦殺彰化芳苑2女工,其2同夥皆已伏法

洪晨耀:財物糾紛殺害3人,該人物名言:我就是不爽才殺人!!
    逃亡期間「睡得很安穩, 身體也變好了!」